【转载】怎样对待孩子打人与被打?

新华网天津1月9日专电(记者周润健)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与天津师范大学、天津市妇女联合会举办了“贯彻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学校与家庭责任”学术论坛。有关专家指出,父母打孩子除了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外,还会产生另外五方面危害。

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,在我国,自古就有“不打不成 才”的古训。许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这样的认识:一是孩子是父母的,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;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,“外人”没有权力干涉;三是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,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;四是很多人都知道“打人犯法”,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……这些认识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思、所想,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们眼里,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,而是大人们的附属物,所谓“为了孩子好”,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。

关颖指出,事实上,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,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。

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孩子虽然幼小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,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。有的孩子越打越“皮”,从逆反、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、自暴自弃。

二是迫使孩子说谎。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,表面服输,内心不服,来个“好汉不吃眼前亏”,学会了见风使舵,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。

  三是对父母忌恨报复。一位母亲惊恐地说:“不久前,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,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,险些砸在我的头上。他还恨恨地说,‘走着瞧吧,过几年再算账!’想想儿子的话,我的心都凉了。”

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。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,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,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,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。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,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,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。有的孩子离家出走、浪迹社会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。

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。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,指着父亲说:“你有什么本事?就会欺负小孩!”父亲说:“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,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。”

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

  探索欲、吸引注意和愤怒的表达,宝贝的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(或称侵犯性行为),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。

 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。比如,在很小的婴儿身上也会出现愤怒,婴儿由于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发脾气。宝贝不自主愤怒的典型表现包括又蹦又跳、哭闹和尖叫。宝贝越小。立即满足他们想要的东西的要求越强烈。随着长大。这种情绪激动的、任性的、不受支配的表现逐渐减少。而报复性的攻击逐渐常见,表现为摔东西、抢夺、抓掐、咬人、攻击、骂人、顶嘴和固执己见。

  通常情况下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某些行为如哀嚎、哭泣和发脾气由于不再受到父母认可。这些行为便会自动减少了。如果加以正确引导,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。转化为忍耐、坚毅等积极的品质。

 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、持续的心理特性。研究证明,3岁时爱打架的宝贝,5岁时仍然爱打架;6—10岁日寸攻击性的多少,将预示着10~14岁时打架、嘲笑、戏弄别人、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,这种稳定性对男孩、女孩都适用。

 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,无论男性还是女性。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。如犯罪、夫妻不和等。另一项研究发现。不论男孩还是女孩。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,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。所以。宝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。而两三岁宝贝的攻击性,有很多时候只是探索、好奇或是单纯模仿的结果,所以,要把正常的自信心和攻击与更令人担心的极端行为区别开来。

  小娟的宝贝打人,可能是在吸引妈咪的注意力

  从小娟宝贝的表现来看,她是在用攻击行为来争取妈咪的注意力。因为,妈咪跟她分离得太久了。隔代抚养最大的一个弊端是,3岁前的宝贝正处在亲子关系依恋的关键期。这个时候是建立爱和信任的安全感的重要时刻,而家中最重要角色的妈咪的缺位,会让宝贝缺少安全感,爷爷奶奶的爱是无法代替父母的爱的。潜意识担心妈咪突然离开的宝贝,可能会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吸引妈咪的注意。

  小娟提到,宝贝要大人告诉她“宝宝好,打了也没关系”。说明宝贝很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可。因为即使是“打了。宝贝也还是好的。”另外,爷爷奶奶很容易对宝贝过分溺爱,而不能给宝贝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家庭规则。宝贝因为自己的要求总是能够得到满足,当发现破坏性的行为也被宽容的时候。他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。因为即使是打人、骂人,也基本上得不到惩罚,还会得到“宝贝好”的评价,这样宝贝的行为就越来越变本加厉了。

  小墨涵在用“打人”来探索世界

  而小墨涵的“打人”则代表着另外的一层意义。这是她探索世界和交流的方式。外向、好动的墨涵看到陌生的事物或小朋友,会产生一种好奇感,她会先仔细看,确定是什么,而后伸出手想“探索’一下。

  也可能之前。妈咪或是到家里来的朋友和亲戚看到墨涵可爱的样子,会摸摸她的小脸、打打她的小屁股。模仿能力强的墨涵就会把这种“打招呼”的方式搬到她和小朋友的交流中。在她的心里,拍打别的小朋友和拍玩具、桌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。此外,表达愤怒、单纯模仿等也是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。

  你的行为不恰当,会无意间强化宝贝的攻击行为

  虽然攻击的行为起因不同。但是,你都会对宝贝的攻击性产生影响。如果处理不当,你可能会加强你不喜欢的行为,而会削弱你们真正希望鼓励的行为。比如,宝贝正在和小表哥吵架——她想要哥哥正在玩的玩具。哥哥不给。宝贝的哭声更大了,你气得不得了,命令哥哥把玩具递给“可怜的小妹妹”。这个时候。你就已经强化了宝贝的哭嚎。并且使得她可能以后更加多地采用这样的强制行为。得到玩具就是强制因素。

  还有,你的这种安慰使得你以后对哭嚎让步的可能性变大了。如果你知道,你是在“训练”宝贝哭嚎,而宝贝是在训练妈咪采用非正义的、毫无抵抗的手段。你会怎么想呢

  如果宝贝这次因为哭闹,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。下一次,他肯定还会采取同样的方式。

  怎么让打人的宝贝改掉坏习惯

  无论宝贝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出现。“打人”行为,都不能置之不理;因为宝贝需要慢慢懂得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界限的。

  1、给宝贝机会安静下来

  如果在愤怒最激烈的时候进行责骂可能酿成失败——怨恨——攻击——反击的循环。当宝贝激烈地发脾气的时候,同他说理是无用的,转过身不理会这些持续的发脾气。或者走开不听。当宝贝冷静下来,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这种行为不可接受。

  2、减少与攻击模式接触

  如果宝贝与一个“小霸王”在一起,应尽快叫宝贝脱离这种关系。另外。自己也要避免表现出攻击行为,千万不要体罚宝贝。研究证明。宝贝不但模仿令人满意的行为,而且模仿不恰当的行为。体罚只会让宝贝学会以暴制暴。

  3、帮助宝贝变得自信

  有时候,宝贝采取攻击行为以应对各种挫折和羞辱。如果能帮助宝贝变得更舒适和自信,他就会更少攻击性。

  4、对宝贝的攻击行为叫停

  当宝贝对别人发生攻击行为时。把他从攻击的环境中隔离开来,不让他继续吵闹。比如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间去。

  5、严格而尽可能温和地约束他

  你不能总是对宝贝的攻击置之不理,最好伸出手臂紧紧抱住他。这样他就发作不了。

  小娟和父母的表现可以说是很不恰当的。当宝贝在家里打人时,父母和长辈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,不能对此一笑了之,甚至纵容宝贝,而应该让宝贝感受到这种攻击行为是不被允许和赞扬的。时间久了。宝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,自然会有所改变。

  6、让宝贝看到好的榜样

  你可让宝贝接触表现温和行为的宝贝。并给表现好的宝贝奖励。当他看见因这种行为而获得奖励的时候。就会产生效果。要教会宝贝新的行为方式。给他机会观察别人如何实施要求做到的行为。

  7、父母也要安静下来

  在宝贝大发脾气时。你应该让自己也静下来,不要对宝贝大吼,可带着一本杂志到洗手间去,等一切平静下来再出来,这样有助于你恰当对待宝贝的行为。

宝宝不会生来打人,一定有外在因素的影响。可能是父母经常吵嘴、打架,宝宝深受熏陶;还有看到托儿所的小朋友和邻家的孩子打人,觉得有趣,于是也学他们的样子;还有的父母怕宝宝在外面被欺负,有意教宝宝“谁要打你,你就打他,咱不能吃这个亏”,你想呀,宝宝还不是一点就透。

  宝宝打人,不论什么原因,爸爸妈妈都不应忽略。既不能认为宝宝还小,打人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,就不予制止,也不能一看到宝宝打人,就一味训斥、打骂,使其在家长的放纵或适得其反的教育下,越变越坏,养成恶习,最后变成一个专门欺侮弱小、蛮不讲理、只用拳头说话的人。

  那么,为了宝宝能尽快改掉好打人的毛病,我们该怎么做呢?

  1、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所产生的影响,并注意为宝宝选择品行好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和游戏,以消除不利因素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  2、注意利用故事、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,讲解行为标准。使宝宝慢慢知道,什么叫好,什么叫不好,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
  3、看到宝宝动手打人,不要着急,要保持冷静。先严厉地告诉宝宝“不许这样做。”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:“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,打是没有用的,打人不是好孩子。”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。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,保证以后不再打人。

  4、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,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,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,大家不喜欢,只有不打人了,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,以帮助他改正缺点。

  5、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,家长都应及时给予鼓励,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,大人不喜欢,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。

  爸爸妈妈在教育宝宝的同时,别忘了也要告诉宝宝自我保护的方法,既不欺负别人,也不被别人欺负。

孩子之间的争斗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,对于喜欢打架、骂人的孩子,分析原因,针对教育很重要。孩子为什么爱打人,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入手!

1、2岁多的孩子,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,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、那是我的,不懂得分享、合作,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。

2、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,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问题,也易发生咬人、打人、抓人的现象。

3、还有的小朋友,打人根本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,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,或者把打人当作好玩,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是打架,而且不懂得轻重。比如亲小朋友的时候像是在咬人,搂著小朋友的时候像在摔跤,弄疼了被亲被咬的小朋友,那两个人就打起来了。

4、父母过分溺爱造成孩子非常任性。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发生意见有分歧,他不会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,而选择了打架或骂人的方式。

5、此外,有少数父母本身举止不文明,双方爱吵架,甚至打架,摔东西,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。

父母不必为孩子之间的争吵而烦恼!!

有些父母常为自己的孩子经常“惹是生非”而烦恼。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的事,在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冲突是不需要成人的干预,很快就会过去的。所以常常在幼儿园或是孩子玩耍的场所都能够看到,两个刚刚打过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,而且玩得很开心。

因此,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时,任何一方父母,都应先让孩子分开,然后让争执的双方陈述一下理由,再根据情况耐心地和他们讲清道理,并尽量做到让孩子握手言好。如果有些一时搞不清、解不开的问题,父母也无须去弄个“水落石出”。孩子之间发生冲突、争吵,一般都是非原则性的。孩子在玩中发生矛盾,争吵打闹;同时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相互协调,重归于好。

生活告诉我们:争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,争斗也是一种锻炼。孩子正是在打打闹闹中学会评判自己与别人的行为,学会全面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求,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,逐步完善处理、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,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。

外国专家为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

其实当你在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争端的时候,就是教给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,孩子将会从这样的技巧中终生获益。

1、教会孩子保持冷静。孩子4岁的时候,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了,比如背诵一首诗,或者慢慢地进行深呼吸。帮助孩子找到最能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。

2、明确问题。询问孩子他和朋友为什么打架,然后听孩子讲述情况,先不要提供建议,给孩子机会发泄情绪。

3、事先想想解决办法。建议孩子想出几个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对孩子的想法不作评价,不要说“不行,这样做不好”。

4、检查结果。让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个想法,问问他如果他尝试其中一种办法可能会发生什么。

5、选择一个解决办法进行尝试。让孩子尝试他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保证孩子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,他还可以尝试别的办法。

应对孩子打架,为您支招

A、尝试用贴纸作为奖励

我的孩子2岁半,为了让她知道与人分享的重要,我们在女儿房间的墙上放了一个贴纸表格。只要女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的玩具,而且不从别的孩子手里抢玩具,我们就在表格上贴一张贴纸。这种小小的奖励真的很有用。

B、用音乐来使孩子们的打架停止

用音乐来使孩子们冷静下来,或者让孩子和朋友的打架停下来十分有用。这样每个人都用跳舞来打消他们的坏心情,而且这样做也能帮助我好好问问孩子们,他们希望彼此如何补偿自己。有时候,两个孩子会希望对方向自己说“对不起”。我会让一个孩子做另一个孩子要求他做的事,要不了多一会儿,他们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。

C、事先考虑清楚规则

什么时候有小朋友来我们家玩,我都会事先让我4岁的儿子决定哪些玩具他不愿意让别人玩,可以先把这些玩具收起来,这样他明白,其他的玩具他就要和朋友一起玩。然后,小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,我会告诉两个男孩子不许打架或者推搡,不许互相取笑或者骂人。

D、和爸爸妈妈练习

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不多,所以让他学会和别人分享东西很困难,为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做好准备,和儿子玩的时候,我们集中让他练习和爸爸妈妈分享他的玩具

E、不要强迫孩子

一个朋友有个和我儿子一般大的男孩。朋友的孩子身体非常强壮,而且有很强的进攻性。有一次,两个孩子一起玩,最后朋友的孩子咬了我儿子,我意识到最好还是把两个孩子分开。我和我的这个朋友仍然是朋友,但是我们接受了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朋友这样的事实。等孩子们再长大点,我们会再试著让两个孩子在一起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:wink: :twisted: :roll: :oops: :mrgreen: :lol: :idea: :evil: :dogi: :cry:) :cry:( :cry: :arrow: :?: :-| :-x :-o :-P :-D :-? :) :( :!: 8-O 8)